天天热消息:就业季的就业故事①丨校园招聘会的大与小

“多久完成简历初筛?面试在济南还是青岛……”3月25日,周六,济南大学大四学生邵艺航在招聘会上问得很细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3月27日周一进行简历初筛,周二或周三电话通知面试。如果济南的学生通过的多,公司就派大巴把大家接到青岛去面试,人数少的话个人单独前往,公司报销费用。”招聘人员告诉邵艺航。

填好求职信息表,留下一份简历,邵艺航又开始寻找其他岗位。

这场在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举办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引才环境推介会,近200家单位提供了8000余个岗位,吸引了17所高校万余名学生参加。

“开学以来,我们举办了系列招聘活动,吸引了1100余家用人单位参与,提供岗位超过4万个,岗位需求基本涵盖了我们当前开设的全部专业。”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学生工作部(处)副部(处)长刘泽东说。

干了十几年就业指导工作,刘泽东感受到,省内县级区域对人才越来越渴求。最近,高青县、肥城市、宁阳县等地也来对接,准备举办专场招聘会。

“这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。”刘泽东说,区域专场招聘会受到对就业地点有明确要求的毕业生青睐。

为提高毕业生与企业双选效率,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及下属学部还举办了细分行业领域的专场招聘会。该校(院)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王莹,就在材料化工企业专场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。

考研失利后,王莹开始找工作。在材料化工企业专场招聘会上,她根据辅导员发布的专场企业名单及对应的摊位号,提前做了准备。招聘会一开始,她就直奔心仪的几家企业投简历。

“我向企业HR介绍自己,也详细了解企业情况,尽量给HR留下好印象。”王莹说,招聘会后没几天就收到了多个面试通知,线上面试后,她收到了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。

今年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2023届毕业生共8576人,比去年同期增加421人。作为理工类专业优势相对明显的高校,非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也不少,仅经济与管理学部就有毕业生1000多人。

“理工科毕业生招聘需求比较大,我们学校相关专业学生比较多,来招聘的企业也多。不过,很多来招聘的企业同时也招会计、金融、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,我们也组织了相应的招聘会。”曾做过就业指导工作的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副书记邵丰说。

“一个公司,去面试的有20人,签约了10人。”山东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钦泉,找到了提高校园招聘成功率的窍门:提前将岗位信息按照学生需求和专业特点精准推送、双向对接。

孙钦泉介绍,在招聘会上学生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后,学校会提供专车,直接带学生去用人单位了解单位情况,便于学生选择。招聘会结束后,学校会安排各专业课教师、辅导员等与用人单位对接,建立长期联系,既方便为来年毕业生联系岗位,也能帮助学校根据用人方需求调整培养方案。

在山东职业学院,单个企业举办的专场招聘会,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。

“学院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。铁路相关专业的学生受到铁路单位青睐,今年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就招聘了1000多名毕业生。”山东职业学院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副处长魏鹏说,1700多名毕业生在校参加了国铁济南局的招聘面试,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,面试了4天时间。

招聘数量这么多的,毕竟是个例。对于招聘人数较少的单位,山东职业学院同样组织专场招聘会。“综合类招聘会和线上招聘会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辅助手段,但已不是主要方式。”魏鹏说,虽然有的单位来招聘的人数不多,但组织招聘会的流程一个也不能少,甚至还因为个别单位知名度较小,需要给学生做更多的宣传和动员工作。

山东职业学院在10个教学院部设置了校企合作办公室为毕业生服务。据魏鹏统计,针对2023届毕业生,学院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处组织了近30场专场招聘会,每个院部各举办了多场小型的专场招聘会。

更多精彩,请看原文:

https://dzrb.dzng.com/paper/paperShare/id/810327

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丰 张春宇 实习生 赵佳乐 李甜甜 报道)

关键词: